|
|
|
中医视角看心悸防治 |
|
|
所谓心悸,指的是自觉心中悸动,惊惕不安,甚则不能自主的一种病症,其发作与情绪的波动、劳累、惊吓有着密切的关系。
心悸作为一种自觉症状,可出现在多种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,是机体对自身发出的警示信号。一般来讲,一些常见的心脏疾病,如冠心病、高血压性心脏病、肺源性心脏病、病毒性心肌炎,以及非心脏本身原因引起的疾病,如贫血、甲状腺功能亢进、低钾血症、心脏神经官能症等,都可出现心悸。
祖国医学中“心悸”的病因,不外乎以下四种,体虚劳倦、七情所伤、感受外邪、药食不当,概括了心悸的原因。基于同病异治的思想,今天我们就与大家分享一下针对不同的原因,对其进行的防治建议。
体虚劳倦·当补当养
气是维持人体正常生理活动的精微物质,来源于先天,受后天的滋补。五脏六腑皆有其气,心脏之气,曰心气,气具有向上、运动的特点,故在阴阳中属阳。心气心阳是心脏赖以维持其生理功能,鼓动血液循行的动力,心气受损,鼓动无力,则出现心悸。素体虚弱、久病、劳累,皆可损伤到心气。患者常自觉心悸,并可出现气短、失眠多梦、面色无华、头晕目眩、纳呆食少、倦怠乏力、腹胀便溏、畏寒肢冷或潮热盗汗等症状。可分为器质性和功能性,器质性一般较功能性更严重,活动时或者剧烈活动后心悸症状减轻或消失者多为功能性改变。
七情所伤·调节情志
心主神明,情志之伤,往往会影响到心气的正常运行,惊则气乱、思则气结、怒则气逆、恐则气下,因此,惊吓、忧思、大怒、大恐,皆可导致心悸。
感受外邪·避邪驱邪
风寒湿热等外邪侵犯人体,影响到心气心血的正常运行,可出现早搏,见于病毒性心肌炎、细菌性心内膜炎、梅毒性心脏病等。另外,对于本身有心脏疾病的患者,感受外邪常可加重心脏疾病,出现心悸等症状。因于寒冷刺激而发病,大多属于缺血性心血管疾患,常伴有心胸憋闷疼痛等,外受寒凉导致发热后出现者,又多与心肌炎症、心功能不全等有关。
药食不当·停药忌食
饱餐加重心脏负担,可诱发心悸。浓茶、浓咖啡、大量吸烟可导致交感神经功能亢进,出现心悸。某些药物的副作用可引起心悸。
总而言之,心悸作为一种症状,可由多种原因诱发,明确病因,对症调理是必须的。早睡早起,适当锻炼,避免刺激食物,保持愉悦的情绪,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,一些较早期或症状较轻的心悸常可不药而愈。
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