国内首届“医学人文如何走进临床”学术研讨会于7月14日在哈尔滨举行,11位院士和专家在会上签署了这份倡议,呼吁医护人员将病人的利益放在第一位,关爱病人、呵护病人,关心病,更关心病人,尽可能提供低成本服务;在诊疗上尽量避免创伤性治疗,注意扶植病人自我康复,谨慎使用高新技术,防止过度治疗。
近几年,医学领域的各种矛盾层出不穷,据中国医师协会统计,90%以上的医患纠纷实际上是由沟通不当导致的,而一个突出现象就是医生们“不会说话”,不考虑病人的感情。
著名肿瘤专家何裕民教授曾在门诊时遇到过这样一对中年夫妻,丈夫是位晚期肝癌患者,妻子哽咽着说,他们刚刚挂了个名专家号,没想到专家只说了句“最多两个月,任何治疗都没有意义了”,说完便挥手示意他们退下。然而,何教授通过中医药零毒调治,不断与病人谈心交流,最终这位患者有尊严地生活了整整两年。
何裕民教授指出,其实,当初那位断言“最多两个月”的专家并没有说错什么,因为从统计概率来说确实是这样,但医护人员是消极应对还是有所作为,折射出对人性的根本态度。
病人有没有选择治疗方法的权利?当医生的诊疗意见与病人的自我选择之间有矛盾时,又应作怎样的协调平衡,如何取舍?
对此,何裕民教授建议,当患者选择面对分歧或举棋不定时,医师应该跳出利益,尽可能地帮助病人分析病情及各种疗法的利弊,以探讨性、分析性的口吻对这些疗法进行排序,便于病人做出更理性的选择。
何教授说,作为医生,至少应追求在施行相应的医疗措施后自己内心的坦荡、平静,而永远不会因为非技术能力,即非医疗因素,造成对方不必要的伤损而感到内疚。
促进临床医学人性化的十点倡议
医学崇高使命是治病救人,增进人民的健康,是一门充满人性的科学。由于种种原因,医学人文精神在近些年来有所消退。为了使医学回归人文,进一步促进医学人性化,我们发起如下倡议:
1.始终将病人利益放在首位,医生和医院的利益诉求不应损害病人利益。
2.大力提倡全人医疗和整体医疗,关心病,更关心病人,认真践行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,时时处处关爱生命,呵护生命。
3.不断完善诊疗技术,尽力减少对机体的损伤和副作用,注意扶植机体自组、自稳、自增的自然力。
4.为病人提供适宜和最佳的诊疗服务,谨慎使用高新技术,力避过度诊疗。
5.在不影响病人健康的前提下尽力为病人提供低成本的服务。
6.重视对病人的照料,尽力为病人提供心理、社会支持,减轻病人的疼痛和痛苦。
7.认真做好与病人的交流与沟通,切实履行知情同意原则,尊重病人的自主权,倾听病人诉求。
8.履行各种医学道德伦理规范,遵守医学法规和相关卫生政策。
9.学习和掌握医学人文知识和技能,注意提高个人的人文素质修养。
10.营造医学科学与医学人文结合的平台:
●在临床学科教材中增加阐述涉及该学科伦理问题等人文内容的章节;
●在医学专业期刊中设置医学人文栏目,探索医疗实践中的各种人文问题;
●在医学专业学会中设置医学人文委员会,学术会议中开辟医学人文论坛;
●加强人文学者与医师之间的沟通与交流,提倡相互参加对方的学术会议。
倡议人:吴孟超院士、汤钊猷院士、钟南山院士、樊代明院士、吴咸中院士、郎景和院士、赵玉沛院士、卢光琇教授、胡大一教授、凌锋教授、何裕民教授 |